> 业内资讯
数据驱动 智治赋能——信息化推动山东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日期: 2025- 04- 30 10: 49
  • 来源: 中国机关后勤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推进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对于提高资源统筹和利用效率、更好履行管理服务保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聚焦数字赋能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重点围绕信息化规划体系、服务应用建设、资产管理、数据分析等维度,广泛学习调研先进省份经验,深刻剖析山东省建设现状,进一步厘清山东省机关事务工作信息化发展路径。

  山东省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数字强省建设工作安排和国管局有关要求,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把数智化转型升级作为提升管理和保障效能、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建、管、用”一体推进,持续推动审批服务线上办、后勤服务掌上办,数据应用集成化、决策分析智慧化。业务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一系统到综合系统建设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信息化工作“1163”整体架构(即打造1个机关事务智脑,建设1个机关事务云,汇聚6大业务主线,部署3个终端),构建起了以机关事务智脑建设为牵引,以机关事务云平台为支撑,以全省一张网为方向,智慧管理、智慧办公、智慧后勤、智慧社区、智慧运行协同发力的机关事务数字化工作格局。

  以“全省一张网”为目标深化系统使用推广。坚持“集成部署、统筹统建、市县接入”原则,推动省级统建系统向市、县延伸,不断拓展机关事务“全省一张网”管理深度、广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信息管理平台,汇集了办公用房院落、楼座、房间、人员等基础数据,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建设公务用车管理平台,依托物联网、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全省公务用车档案集中汇聚、车辆使用全程记录和运行轨迹实时监控。建设公共机构能耗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省直94家一级厅局用电、用水等数据,实现能耗监测“省直一张网”。建设公务接待管理系统,采用备案制汇总省直机关公务接待具体数据,实现“省直一张网”并同步在东营和聊城全市以及烟台市本级推广应用。

  以服务保障为导向强化智慧后勤应用建设。上线“山东事管家”平台,公车出行、餐饮服务、会议服务、维修服务等7项服务保障事项接入“山东通”,面向省直集中办公区推广使用,自2024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受各类预约服务事项13000余次,有力推动后勤服务掌上办。特别是在餐饮方面,聚焦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打造智慧餐饮场景,实现线上购物、称重计量、营养分析、刷脸支付等功能,解锁干部职工就餐新体验。聚焦制止餐饮浪费,建设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监控平台,运用图形AI识别技术动态识别餐饮浪费现象。着眼立体化、可视化服务模式,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构建集中办公区数字孪生三维底座,助力楼宇管控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

  以应纳尽纳为原则推动业务信息化全覆盖。持续推进机关事务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助力机关事务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保障协同化。建设全省周转住房管理系统,加强对周转住房房源、人员、使用、维修等要素管理。建设全省废旧商品回收管理信息平台和“废旧商品及时收”微信小程序,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水平。建设人事统计信息系统,推进全省机关事务系统人事信息统计直报和数据的汇总分析。建设老干部管理信息系统,推动老干部工作由传统服务向智能服务的转变。充分发挥“山东通”平台枢纽作用,建立行业通讯录,推动公文运转、信息发布审批等日常办公业务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以数据汇聚分析为手段推进业务管理更加高效。按照“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思路,建设机关事务大数据中心,依托省级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打造公务用车“三定”管理、省直已购公房上市交易联审联办等数据应用场景,面向济南、烟台等机关事务部门共享业务数据40余万条,有力推进跨层级数据传递和应用协同。以领导驾驶舱为原型打造机关事务智脑,按照每项主干业务3张数据清单(家底清单、运行清单、监管清单)的原则,从全省统览、省直总览、单位纵览3个管理维度,详细梳理办公用房等6项业务运行指标100余项,为推动实现各主干业务运行状态实时展示和辅助决策奠定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东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赋能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对标省委省政府和国管局的要求,对标先进省区市机关事务部门经验做法,山东省仍存在一些差距不足:一是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不够完善,现行规划内容不够具体,对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的研究不深,长期性、系统性考量不充分。二是已建系统作用发挥有待提升,审批服务类应用较少,数据分析功能相对薄弱,应用体验和推广使用率仍需提高。三是系统资产管理类功能模块较少,与财政部门数据交互共享不够,无法充分满足资产全生命周期监管需要。四是运维和安全管控能力仍需强化,系统国产化替代和运维自动化程度不够,影响整体安全防控水平和管理便捷性。

  山东省机关事务信息化改革发展思路和对策

  推进机关事务信息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持续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全省统揽、业务智管,数据共享、一图统观,重点突破、全国领先”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信息化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主干业务、资产管理、后勤服务、智能分析等重点领域优化升级,全力打造工作流程优化、运行保障智能的数字机关。

  完善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务求科学全面。扎实落实数字强省建设部署,坚持结构科学、层次清晰、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基本原则,对照《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指南》和《机关事务信息化基础数据规范》,进一步完善“1163”信息化架构,从优化平台建设、统筹推广使用、数据分析利用、安全运维保障、标准制度支撑等方面进行规划,明确主要任务和节点目标,做好山东省机关事务信息化“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工作。同时,制定山东省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指南和山东省机关事务信息化基础数据规范2项标准,为全省各级机关事务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规范全省各级机关事务部门应用接入工作,为机关事务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信息化支撑。

  聚焦资产管理,智慧监督务求精准精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重要要求,用好资产管理信息化这个关键抓手,逐步推动房产、土地、公务用车、公有住房等资产数据的统一汇聚,动态掌握各类资产的存量结构、使用状况和更新需求,为管理决策、常态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办公用房方面,建立资产卡片数据库,优化调剂共享、维修处置等审批服务功能,实现基于资产信息卡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务用车方面,强化全省公车运行使用、“三定点”信息的汇聚接入,开展运维费用、租赁车辆费用、车辆使用率、出行轨迹重叠率“双费双率”分析,加强公务用车监管。公共机构节能方面,积极推进全省公共机构节能监管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各市、县(市、区)自建能耗监管平台数据接入省平台,强化能源资源利用监管。

  优化系统建设,服务保障务求智慧便捷。坚持“智慧后勤”发展方向,努力提供更加科学便捷管用的服务保障。优化完善“山东事管家”平台服务端口,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服务”原则,部署“山东事管家”PC、“山东通”和“爱山东”三端服务端口,面向全省不同服务群体推广应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基于“网上办”和“应上尽上”原则,积极做好“全程网办”事项梳理、清单编制、流程表单绘制等工作,动态推出机关事务线上办理事项,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和管理质效。深入推进服务事项掌上办,不断推出集中办公区后勤服务智慧应用,全面提升后勤保障水平。

  建好机关事务智脑,数据应用务求科学有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智脑测试阶段用户反馈和实际操作体验,持续细化和调整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公务接待、住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业务运行的关键指标,提供更全面的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辅助决策分析。坚持用户思维,优化数据展示、分析、预警等功能,简化操作流程,确保用户界面友好,易于理解和使用。加强数据治理,按照“一数一源”原则,建立业务数据标准规范,统一数据名称、类型、格式、标识符等字段信息,对数据库中的各类业务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去除重复、缺失、错误的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强化运维支撑,安全保障务求到位可控。一是优化统一身份认证用户体系,补充完善组织架构、编制信息等基础数据,实行平台统一调用、统一维护,确保数据展示准确。二是建设数字化运营监管平台,整合智慧机关事务平台原有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能力,对全局信息系统进行监测预警和问题痕迹追溯,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统一监控告警和自动化巡检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运维支撑能力。三是增强风险管控水平,在保持稳定性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全力推动信息系统软硬件国产化适配改造,同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安全漏扫、等保测评等工作,增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织牢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