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发挥审计独特作用 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2-21 15:45 来源:中国机关后勤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审计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机关事务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审计独特作用,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发挥审计独特作用对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审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机关厉行勤俭节约、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作表率,是机关事务部门的重要任务。审计由于其专责监督的职能定位,专业性和独立性突出的业务特点,侧重数据收集核验分析的技术手段,发现与整改问题并重的工作路径,使其在推进厉行勤俭节约、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抓手。首先,审计可以明确判断党政机关各部门、机关事务各项工作是否节约;其次,审计可以及时准确发现节约问题或风险;再次,审计可以分析评估党政机关各部门、机关事务各项工作节约空间有多大,潜在提升事项有哪些;最后,审计可以以查出的数据、事实为基础,依据法规制度,结合形势变化,提出改进节约工作的审计意见建议,审计意见建议具有权威性和一定的强制性。


审计是防范消除机关事务工作风险隐患,加强党政机关自身建设、树立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依托。机关事务部门承担着为党政机关提供运行保障的重要任务,既要管理分配支出机关运行经费、配置调拨使用房、地、车等资产和重要物资,又要规划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统筹采购运用服务保障资源等,一些领域和环节资金密集、资产聚集、资源富集,客观存在风险隐患。机关事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政机关作风建设情况,其工作(如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使用等)质量、风险隐患,社会公众较为关注。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发现和防控风险隐患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机关事务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业务优势和独特作用,依托不同类型的审计,努力查找、消除并防范机关事务各领域各环节,特别是资金、资源、资产和工程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效推进党政机关自身建设,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审计是持续优化机关事务管理、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机关事务工作质量效率、践行“两个更好服务”的重要保障。根据党中央要求和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审计要坚持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中,机关事务系统的内外部审计工作,已经在优化资产监管、推进工程管理改革、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机关事务部门审计不仅可以查找揭示问题,更能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秉持非当事人的客观立场,锚定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目标,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系统性、有针对性提出优化管理、改革创新的审计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和业务部门组织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为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机关事务工作发挥审计独特作用的路径


——机制层面,如臂使指。一是建立完善政治机制,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机关事务部门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机关事务部门作为党和政府的运行保障部门,直接服务各机关和公务人员,工作的政治性很强。各级机关事务部门党组织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构建完善审计工作政治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审计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狠抓落实;完善审计工作重要事项党组织集体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抓好任务分工和跟踪督办,将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推动、支持和保障审计工作发挥独特作用。机关事务部门审计要增强政治意识,从政治层面把握审计的职能作用、内容范围、方式方法、频率节奏,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


二是建立完善职能机构机制,将审计作为机关事务部门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发挥审计独特作用,各级机关事务部门应当明确界定审计的职责任务,在内部设立独立的专门机构(如审计室、审计处、审计科等);条件暂不具备的,可在现有职能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审计岗位或审计小组,组织开展常态化审计工作。为提升审计质效,可以按照本级审与上级审相结合、内审与外审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机关事务部门审计机构根据需要开展风险防控、评估评价、管理改革调研等工作,发挥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作用。


三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支撑机关事务部门审计工作的顺畅组织实施和审计成果有效运用。依据审计政策规定,结合机关事务工作特点,完善机关事务部门审计的工作规则、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对职权行使、业务流程、任务分工、责任划分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干扰阻挠审计的单位和人员明确处理措施。将审计成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以及晋升、交流轮岗的重要依据,调动机关事务人员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优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审计发挥独特作用的良好环境。


四是构建机关事务系统审计及风险防控工作交流机制,提高系统整体风险防控水平。构建会议活动交流机制,定期召开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审计处长座谈会、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审计及风险防控工作交流研讨会等,集思广益。构建课题合作研究机制,结合区域特点和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和风险隐患,分专题或区域组织开展机关事务系统审计及风险防控课题研究,整合放大系统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探索区分业务种类,编制机关事务系统审计及风险防控工作指引,推动提高全系统审计工作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技术层面,如雷贯耳。一是动态调整优化审计内容。结合形势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动态调整优化审计内容,增强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效性。比如,新时代机关运行经费的审计重点,不仅要继续关注总体规模是否合理、资金压减是否到位,更要关注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定额和开支标准是否健全、额度是否客观,支出结构和绩效是否合理、有无提升等;对于公务用车审计,在配置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关注公务出行保障模式创新、车辆运行规范管理和运行成本管控;对于办公用房审计,更加关注办公用房的统筹规划、调剂使用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房地资产使用效益;对于其他资产审计,更加关注存量资产的调剂利用、资产管理成本压减、资产处置收益的提高。机关事务部门审计还要关注机关食堂的反食品浪费工作,坚决防止餐饮浪费,节约能源资源,推动党政机关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还可以根据审计重点变化,开展灵活快速的小专题专项审计(如资金管理、会议、差旅等),有效发挥“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作用。


二是合规性审计逐步向效益性、研究型审计转变。机关事务部门审计要在合规性基础上,更多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及风险防控的全面性、合理性、有效性,关注机关运行经费管理、房地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质效提升,更好发挥审计意见建议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加大研究型审计力度,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路径研究立项、谋划实施,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路径分析提炼、提出建议。


三是监督重点聚焦审计整改不力、屡审屡犯事项。审计问题重复出现,说明被审计单位的思想重视程度和业务管理本身都有差距,审计风险、廉政风险较大。对这类单位和事项,机关事务部门审计要高度关注,健全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制度,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加强整改落实,并追根溯源、举一反三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四是审计成果通报公示共享,增强威慑,形成工作合力。将被审计单位(项目)基本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及风险隐患、审计评价及意见建议、整改情况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通报,增强审计威慑力,提高被审计单位对防控风险和整改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性。及时将审计成果共享给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和业务职能部门,以便有关部门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开展工作,形成根除审计风险、优化提升的工作合力。


——流程范围层面,如影随形。一是审计范围全覆盖。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明确要求。机关事务部门要按照“资金资产资源在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内设机构和所属单位开展审计监督。实践中,机关事务部门审计往往更关注财政拨款单位、法人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单位以及国拨资金工程项目,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事务部门内设机构、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对外合作经营单位(项目)以及非国拨资金(如自有资金、借款贷款等)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覆盖。


二是通过信息化将审计监督控制嵌入各项业务和管理流程。统筹整合机关事务部门的OA系统和各业务信息系统,在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审计监督的控制节点、要求嵌入各项业务和管理流程,用机器管人管事,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控制,将风险隐患消灭在源头。


三是运用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提升审计监督评价的精准性和及时性。要积极运用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传感设备和信息终端,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实时化的审计监督评价。如在工程建设过程和工地现场、公务用车管理和运行、资产管理和整合运用、会议活动服务保障的组织和现场管理等领域,运用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改善审计监督评价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四是发挥审计对机关事务工作各项业务和管理流程的诊断作用。要聚焦机关事务工作各项业务和管理流程,监督评价并改进优化各项流程,从整体上确保流程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追求全局最优。通过流程审计的定期监督评价,不断提升机关事务部门PDCA循环的效率和效果,持续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整体质量。


需把握的几个原则


提出问题与指导帮助解决问题相结合。机关事务工作涉及面广、业务繁杂、琐碎具体、时效性强。审计查找出的问题,多数成因复杂,涉及部门多,整改起来难度大、沟通协调事项多。仅仅依靠被审计单位自身来推进整改,专业性、权威性、协调能力等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整改进度迟缓、效果不佳。因此,机关事务部门审计不仅要注重提出问题,还要指导被审计单位制定完善整改措施,帮助其协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推进问题整改。


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一方面,机关事务部门审计要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查出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按照规定移送追责,发挥审计“利器”作用。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机关事务部门审计也要认真贯彻“三个区分开来”,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区分开来,打消干部职工“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在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上下功夫。


推动规范与减少留痕相结合。规范机关事务各项工作是机关事务部门审计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体现。但要注重实质,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落实能切中问题要害、治标固本的审计整改举措,不能过于强调形式和所谓的证据,不能搞过度留痕。比如简单的一件事,要求佐证的文件材料一大摞,甚至要动态拍照留痕、全部手写留痕等。机关事务工作本就繁重具体,审计过度留痕要求会加重一线单位负担,在未来的工作中引发“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不良风气,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